2025年6月29日,承载中俄科技创新合作战略使命的中俄数学中心迎来五周岁生日。
五年前,在两国领导人的战略引领下,北京大学与莫斯科国立大学携手筑起这座数学交流合作的学术桥梁。五载笃行,中心汇聚中俄顶尖智慧,深度合作扎根基础科学沃土,持续为两国科技创新注入新动能,为构建国际交流合作新格局贡献智慧和力量。
时代使命:谱写中俄科技创新合作新篇章
自成立以来,中俄数学中心持续引领提升中俄在数学力学等领域的合作层次,不断扩大并深化合作领域,服务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谱写中俄科技创新合作新篇章。
2021年11月26日,中俄科技创新年闭幕式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分别致贺信。其中,普京在贺信中表示,双方成立中俄数学中心成为科研活动中最主要的合作成果之一。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和俄罗斯副总理切尔内申科代表两国政府参加闭幕式并致辞。
中俄科技创新年闭幕式
2024年8月21日,中俄两国总理在俄罗斯莫斯科会晤并发表《中俄总理第二十九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明确指出“根据中俄数学中心运行的成功经验,推动北京大学和莫斯科国立大学在中俄基础科学研究院框架下牵头成立基础研究双边协作平台,依托相关高校、科研组织促进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研究领域合作。”
中俄总理第二十九次定期会晤
国际交流合作:开创中俄数学交流合作新格局
历经五载,中俄数学中心从成立之初,一步步成长为中俄数学合作交流的中流砥柱,并成为推动中国与中亚等“一带一路”国家在数学领域交流合作的重要支点。
中俄数学中心联合莫斯科国立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俄罗斯科学院斯捷克洛夫数学研究所等主要高校院所持续组织“北京 - 莫斯科数学论坛”、“北京 - 圣彼得堡数学论坛”、“北京 - 新西伯利亚几何和数学物理讨论班”等中俄数学系列论坛。迄今,已组织论坛报告 200 余场次,近 350 位中外优秀数学家受邀作报告,其中包括 38位院士及通讯院士。
受邀在中俄数学论坛作报告的俄方院士
中俄数学中心积极开展深层次交流,不断拓展跨文化、跨领域的学术视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俄教育资源共享,为中俄人才培养做出了积极贡献。自2021年春季学期起,中心从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平台着手,开展线上课程。迄今已邀请俄罗斯知名高校的数学专家开设了23门线上课程,开课教授来自莫斯科国立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俄罗斯科学院斯捷克洛夫数学研究所等知名高校院所。来自不同国度的课程和充分的学术交流,有助于让学生涉猎广泛,拓展学术视野。
中心邀请俄方专家开设的线上课程
在中俄两国领导人的关注下,中俄数学中心已与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和高等经济大学分别签订了学生交换协议,人才联合培养工作进展顺利。2024年7月至8月,北大数学8名基础数学拔尖学生赴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参加第四届国际本科生暑期学校,进行为期2周的学习交流。此次暑期学校课程内容丰富且深刻、专业性强、启发性大,同学们认真听课、深入思考、互相讨论、主动提问,积极与授课教师互动交流,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数学研究的兴趣。此次暑期学校的开展,有助于学生学习前沿知识、拓宽学术视野,也为中俄两国夯实学术友谊、推动人才联合培养积累了更多成功经验。
第四届国际本科生暑期学校在莫斯科举行
在俄乌白国际联合培养项目的支持下,北大数学已有多名博士研究生顺利完成在莫斯科国立大学的交流学习并返回中国。值得一提的是,博士生郭珺琥在俄罗斯交流学习期间与俄罗斯导师Alexander Zheglov合作完成了题为“On some questions around Berest’s conjecture”的学术文章。
2025 年,中心副主任范辉军教授与中心长聘教授 Alexey Tuzhilin合作完成著作英文教材Classical and Modern Differential Geometry,共292 页,目前正在印制中。2025 年 6 月,中心长聘副教授 Georgy Sharygin 在北大数学系列丛书(与新加坡世界科学出版社合作)出版研究生讲义“Lectures on Deformation Quantisation:From Moyal Product to Kontsevich's Formality Theorem”。
中心自成立以来,已吸引近30位来自俄罗斯和其它“一带一路”国家等的知名学者来访,包括菲尔兹奖获得者 Efim Zelmanov 院士等。这些学者在中心举办讲座,与中方专家进行深度学术交流合作等。访问结束后,访问学者们和中心依旧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中心部分访问学者
五年来,中俄数学中心已组织30余场重要学术会议,每一次会议都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为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中俄实质性合作、促进中俄两国数学家更加密切的学术交流,自2023年起,北京大学和莫斯科国立大学、俄罗斯科学院斯捷克洛夫数学研究所、莫斯科基础与应用数学中心等单位每年联合组织“中俄跨学科数学会议”。第一届会议于2023年11月在北京大学举行,第二届会议于2024年11月在俄罗斯莫斯科举行,两届会议共邀请17位中俄科学院院士和通讯院士作报告。中俄跨学科数学会议成为集聚中俄数学领域知名高校院所专家学者的高水平交流平台。
第一届中俄跨学科数学会议开幕式参会人员合影
中俄数学中心积极响应国家及学校号召,组织专家学者代表赴俄罗斯开展学术交流合作。2024年4月18日,北京大学为莫斯科大学萨多夫尼奇校长授予名誉博士学位仪式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举行。教育部怀进鹏部长、张汉晖大使、俄罗斯科教部莫吉廖夫斯基副部长、俄罗斯教育部格里博夫副部长、中俄两国重点高校校长、中国留学生代表等近180人出席。在仪式上,北京大学张锦副校长和中心主任张继平院士分别介绍了萨多夫尼奇校长为中俄教育合作交流所作贡献及其学术成就,龚旗煌校长向萨多夫尼奇校长授予名誉博士学位,并颁发证书。
莫大校长萨多夫尼奇北京大学名誉博士授予仪式
2024年11月25日至29日,第二届中俄跨学科数学会议在俄罗斯莫斯科举行。中心代表团12位专家赴俄罗斯参会。2025年1月24日至26日,北京大学副校长方方率代表团出访俄罗斯,出席莫大成立270周年校庆庆典、召开“中俄基础科学研究院”工作会议等。中心副主任陈大岳教授随团出访。
“中俄基础科学研究院”工作会议
2025 年5 月15 日,俄罗斯科学院索伯列夫数学研究所所长Andrey Mironov 通讯院士、首席研究员Yury Trakhinin 通讯院士到访中心,双方就深化交流合作开展交流研讨。
索伯列夫数学研究所所长一行到访中心
中俄数学中心还积极拓展带动与中亚等“一带一路”国家的数学交流合作。2023年10月,由中心与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等单位联合组织的“中国-中亚数学论坛” 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举行。论坛为中国和中亚科学家搭建了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
中国-中亚数学论坛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举行
2024年8月20日至30日,由中心主任张继平院士发起组织的第一届中乌表示论会议在乌兹别克斯坦新乌兹别克斯坦大学和乌尔根奇大学举行。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院长Ayupov教授、乌尔根奇大学校长Abdullaev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表达了进一步加强中乌数学合作交流的强烈愿望。此次会议促进了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等“一带一路”国家在数学领域科研和教育方面的合作,助力构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新格局。
第一届中乌表示论会议在乌兹别克斯坦举行
合作基地和合作团队:构建广泛中俄数学合作网络
中俄数学中心聚焦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集聚学术界和产业界的优势资源与力量,建设多家国际合作基地,培育若干国际合作团队,积极探索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中心充分依托“双一流”数学联盟,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在全国优势高校、院所等单位建设若干“合作基地”,探索切实有效的科技合作和人才联合培养模式。合作基地的设立坚持开放、择优的原则,坚持高起点、高水准、有实效的标准。合作基地需为中心的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团队提供有力的服务保障。目前中心已建设12 个合作基地,覆盖全国 10 个省市,基本形成了广泛的对俄数学合作网络。
中心合作基地
2024年7月2日至5日,“概率、统计与机器学习国际会议”在中俄数学中心山东大学基地青岛校区举办。中心主任张继平院士、中心合作基地负责人山东大学陈增敬教授等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包含近30场学术报告,涉及非线性期望、随机分析、机器学习等多个数学及相关交叉学科领域。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等高校的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中心山东大学基地举办概率、统计与机器学习国际会议
2025年初,中心合作基地华中师范大学的12名优秀学子作为国家留学基金委“俄乌白人才合作培养项目”选派人员,顺利启程赴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开展为期一学期的交换学习,学生们将深入了解当地文化底蕴,以求同存异的眼光看待文化交流,共同探索更多形式、更深层次的教育交流合作。
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基地交换学生在俄罗斯莫斯科
中心按照“国际前沿、学术领先”的原则,在数学及其交叉学科重点领域分期分批建设若干国际合作团队,更好地促进思想交流、激发创新创造 。目前中心已建设 8 个国际合作团队,团队成员以优秀青年数学家为主,积极开展实质性合作,取得了一系列科研进展。
中心合作团队
其中,中心合作团队负责人袁新意教授在困扰数学界多年的Uniform Bogomolov猜想问题上取得重要进展,2024年12月,其作为唯一作者的论文“Arithmetic bigness and a uniform Bogomolov-type result”被国际顶尖数学期刊Annals of Mathematics接受。
袁新意教授的论文被Annals of Mathematics接受
中俄数学挑战基金:推动数学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俄数学中心于 2024 年初发起设立中俄数学挑战基金,旨在通过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数学赋能产业发展。挑战基金面向中国和俄罗斯的高校院所,汇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优势资源与力量,共同探索“产业界出题、学术界揭榜”的科学研究新范式。
2024年4月18日,在中俄两国教育部部长的见证下,北京大学校长龚旗煌与莫斯科国立大学校长萨多夫尼奇共同主持了中俄数学挑战基金的启动仪式。经过发布申报指南、受理申请、组织评审等环节,中俄数学挑战基金2024年度共资助 13 个项目,每个项目资助 50 万人民币,项目实施周期为一年。
中俄数学挑战基金启动仪式
2025年6月27日,数学挑战基金2025年度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中心主任张继平院士,数学科学学院党委书记胡俊教授和科学研究部部长助理范少锋,中心合作基地和产业界代表等五十余人参加会议。数学学者与技术专家们围绕技术难题的数学化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激发出新的灵感和思路。
挑战基金研讨会人员合影
荣誉奖项: 引领数学及其应用领域新突破
中俄数学中心高度重视基础数学的理论创新和应用实践,推进国际顶尖数学学派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2022 年 9 月,第四届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正式揭晓, 50 位青年科学家获此殊荣。中心合作团队负责人袁新意教授荣登数学物理学领域榜单。
袁新意教授获科学探索奖
2022 年 11 月,中心合作学者 Armen Sergeev 教授经北京大学提名,获得 2021 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国际合作中关村奖。
Armen Sergeev教授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国际合作中关村奖
2023 年 6 月,中心医学数学研究中心负责人周晓华教授以“中医证候诊断工具评价与疗效因果推断的统计方法创新成果”获颁 2020 年度中医药国际贡献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周晓华教授获中医药国际贡献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23 年 10 月,第二期“新基石研究员”项目资助名单揭晓,数学领域共有 5 位科学家入选,中心合作团队负责人肖梁教授入选。
肖梁教授入选“新基石研究员”项目资助名单
2023 年 11 月,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 2023 年新当选院士结果公布,中心合作基地负责人、北京大学工学院段慧玲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心医学数学研究中心合作团队负责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黄晓军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段慧玲教授和黄晓军教授当选院士
2024 年 6 月 24 日,北京大学刘毅教授独立完成的项目“三维流形的有限复叠”荣获 2023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刘毅教授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24 年 8 月,新基石科学基金会第六届“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揭晓,北京大学讲席教授姚方入选。
姚方教授获科学探索奖
2024年11月1日,中心合作团队负责人章志飞教授获得第二十一届陈省身数学奖。章志飞教授的研究方向为偏微分方程,在流体动力学方程的适定性理论、液晶的数学理论、流动稳定性与边界层的数学理论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章志飞教授获陈省身数学奖
2024 年 11 月 17 日,第十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揭晓,北京大学刘毅教授、郭帅教授分别荣获青年科技奖特别奖、青年科技奖。
刘毅教授和郭帅教授获青年科技奖
2024 年 12 月,北京大学刘若川教授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022 年获中国数学会“陈省身数学奖”, 2024 年获由国际物理中心和国际数学联盟共同颁发的拉马努金奖。
刘若川教授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五载光阴,中俄两国数学力学等同行精诚合作、携手同行,中俄数学中心已然汇聚成合作交流的壮阔星河。面向未来,中心将进一步夯实中俄科技教育交流的成果,立足中俄,放眼世界,以蓬勃的科学精神与开放的合作姿态,在“中俄基础科学研究院”的崭新框架下,不断深化重大理论创新与产学研融合,持续推进国际前沿数学学派建设,奋力开创国际科技合作交流的新格局。